干地支”简称“干支”,古代又称为“幹枝”。蔡邕在《月令章句》中说:“(昔轩辕之时),大挠采五行之情,占斗机所建也,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。有事于天则用日,有事于地则用辰”(《五行大义•论干支名》)。《白虎通》也说:“甲乙者幹也,子丑者枝也”。
这“幹枝”犹如树木之幹茎和枝条,相对而言,这树幹(干)比树枝重要。
天干地支的名称具体是,天干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”,地支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。用数来表达:天干为十,地支为十二。对于“天干地支”这些名称的解释,不少典籍均有记载,在解释大致相同的情况下,我们引后汉刘熙的《释名》来看看这些名称的含义。
刘熙《释名》说:“甲,孚也,万物解孚甲而生也。乙,轧也,自抽轧而出也。丙,炳也,物生炳然皆著见也。丁,壮也,物体皆丁壮也。戊,茂也,物皆茂盛也。己,纪也,皆有定形可纪识也。庚,犹更也,庚坚强貌也。辛,新也,物初新者皆收成也。壬,妊也,阴阳交物怀妊也,至子而萌也。癸,揆也,揆度而生,乃出之也”。
而对于地支,刘熙《释名》这样说:“子,孳也,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。丑,纽也,寒气自屈纽也。寅,演也,生物也。卯,冒也,载冒土而出也。辰,伸也,物皆伸舒而出也。巳,巳也,阳气毕布巳也。午,忤也,阴气从下上与阳相忤逆也。未,昧也,日中则昃向幽昧也。申,身也,物皆成其身体,各申束之使备成也,酉,秀也,秀者物皆成也。戌,恤也,物当收敛矜恤之也,亦言脱也,落也。亥,核也,收藏百物,核取其好恶真伪也,亦言物成皆坚核也。”从上可以看出,诸如《释名》之类对天干地支的解释,都表示万物从发生,经过繁茂、成熟、衰减,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。